受新冠疫情影响,2.03日恢复远程咨询;3.02逐步恢复地面咨询。请与中心值班联系。给您带来不便,深表歉意
服务热线9:00-21:00 / 021-22818-606
不合群,是不是社交恐惧?
发布时间:2018-08-17 14:11:11| 浏览次数:

转载自: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     2018-08-14        作者: 培榕

(侵权请联系删除)


随着社会的发展,社交场合越来越多,你有没有觉得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充满焦虑和恐惧呢?


Lucy是职场新人,刚入职的时候与同事之间很陌生,所以很少说话。但是时间久了,其他新入职的同事都可以和他人打成一片,在一起开玩笑,谈笑风生,Lucy仍旧是过去的老样子,在人群中很难交流,她觉得别人谈的话题自己插不进去话,有时自己说一句话,没有人接,她会觉得是不是自己讲的话特别没有意思,让听的人没兴趣,也或许别人在刻意冷落她,故意不接话茬儿。时间长了,Lucy越来越排斥人多聚会的场合,她觉得应付这种场面很累,别人主动跟她说话,她也会惜字如金,非常简短的回答对方的问题,或者有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心里有话却总要揣摩好久该不该说,说出来会造成怎样的后果,别人会怎样看她。因此,谈话经常陷入尴尬的沉默。因为自己没有互动,Lucy便开始觉得自己在聚会里非常疏离。认为别人都不喜欢她,不愿意和她说话。觉得仿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遭到别人异样的眼光,从而变得束手束脚,特别不自然,因此在聚会里变得更加焦虑。


Lily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,初入社会,遇见陌生人,她也很难很自然地表现自己。如果是两个人之间的交谈,彼此还能很热情,很正常地沟通,但是人一多,发展到三个人以上,Lily就会觉得自己特别不合群。感觉别人说话自己插不进去,自己说的别人不感兴趣,甚至有时会遭到讽刺,整个社交场合变得非常尴尬,Lily也觉得非常累,因此也非常排斥与群体接触,她曾试图过锻炼自己,但是越是这样越是焦虑。



以上两个故事,通常在世人眼中Lucy和Lily非常不合群,就是因为平时接触社会太少,性格内向,太害羞所致。


但事实上,害羞、性格内向与社交恐惧完全是两个概念。


害羞的人在与人交流时对自己并没有负面情绪和评价。


社交恐惧是指身处在陌生人群中,脑子会自动冒出很多自己也察觉不出来的消极想法,这样想法会控制人的情绪和行为。人因此可能会变得焦虑,对社交充满排斥和恐惧。




何为社交恐惧症?


社交恐惧症(social phobia)又称社交焦虑障碍(social anxiety disorder,SAD),多在17~30岁期间发病,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;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,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,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,不敢抬头、不敢与人对视,甚至觉得无地自容,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,集会不敢坐在前面,故回避社交,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。



社交恐惧症的四大症状


3.gif


1.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,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。

2.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。

3.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。

4.明知恐惧是过分的、不合理的、不必要的,但仍无法控制。



社交恐惧症的性格特点


1.负面情绪较多,悲观。

悲观的人遇事会不由自主的往坏处想,将自己陷入负面情绪,从而得出负面结论。比如别人谈的话题,自己插不进去话就觉得自己社交无能。


2.自卑、不自信。

不自信的人在与人交往时会刻意包装自己,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出一个真实的自己。因此会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,生怕会出洋相,过于在意就会束手束脚,不会表达。


3.对自己要求过高。

认为自己在任何一个场合都必须应付得游刃有余,别人在说任何话题,自己都必须参与其中,能接上话,但事实上这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
4.爱自责。

遇到每一件事都会审视自身,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于自己身上。比如交谈没有顺利进行,陷入尴尬的境地就一定是自己的问题。


5.过于在意外界评价。

特别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,总是猜测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人会如何看待。每说一句话都要反复在心中琢磨到底该不该说,会不会有人反应,犹豫到最后都选择了沉默。



社交恐惧该怎样克服


1.改正错误认知,学会倾听。

在社交中存在意见、观念、兴趣、观点不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。有时真不是别人不理你,就是因为不喜欢你,要学会改正这种错误的认知。适当的学习一下沟通技巧,学会倾听。


2.丰富业余生活,增强自信。

培养乐观的心态,积极的投入到自己的目标和兴趣中去,通过小事积累自信,通过兴趣增加快乐,比如去学习一项新的技能,学习一门新的知识。学会忘记自己的“问题”,不在把“治好自己”当成生活中的首要事情。


3.学会分析事物的能力,保持自我本色。

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。没有必要过于看轻自己,要自信的面对他人。保持自我本色,在社交中遇到尴尬或观点不同的时候,没有必要焦虑不安,这是一种常态,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错,所以内心没有必要为此纠结,要学会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
⊙版权声明: 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内观心理(2008)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


 
 
 上一篇:80%的离婚,不是因为背叛也不是因为钱
 下一篇:我们拼尽全力给孩子完美的童年,却让他们的成长变得更加艰难?

选择内观心理的理由

联系我们

咨询热线:021-2281-8606
微信咨询:13601732813
QQ咨询:1902932835
中心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468号8c室